一屆真正無與倫比的冬奧會
“雙奧之城”北京,見證了競技體育的榮耀與夢想,凝聚人類社會的團結與友誼。
“雙奧之城”北京,見證了競技體育的榮耀與夢想,凝聚人類社會的團結與友誼。
“這是一屆真正無與倫比的冬奧會,我們歡迎中國成為冰雪運動大國,祝賀中國!”巴赫在致辭中,先后4次用中文表示感謝。
冬奧時刻
“我不想做偶像,我希望能給女孩們做榜樣,讓她們覺得愛凌能做到的,自己也能做到,我想和她們一起努力?!惫葠哿枵f。
我們有理由相信,“小王子長大了”,屬于蘇翊鳴的時代到來了。
4A究竟是什么,能讓羽生結弦賭上一切去挑戰?
每一個為夢想頑強拼搏的運動員都熠熠生輝,2022年北京冬奧會群星閃耀。
如果有一種科技力量可以打破“水火不容”,它就是中國航天。
科技奧運和綠色奧運,是此次北京冬奧會的鮮明特色。
本屆冬奧會,速滑運動健兒在“冰絲帶”13次刷新紀錄。面對一再刷新的紀錄,網友一邊贊嘆奧運選手們的硬實力,一邊驚呼:北京冬奧會有“最快的冰”!
雪花火炬+超級地屏,冰雪間的中國科技力量
國際奧委會品牌和可持續發展總監瑪麗·薩魯瓦說,北京冬奧會為節能環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,比如低碳交通、低碳場館等都具有里程碑式的積極意義。
讓“冷項目”變身“熱運動”
冬奧會助力京張環首都“一小時交通圈”快速建成
2008年,無與倫比的北京奧運會驚艷世界;14年后,作為世界首個“雙奧之城”,北京又一次展現熱情好客和開放包容,一個更加自信的中國呈現在世界面前。
作為我國冰雪資源最為集中的區域,東北在冬奧會的帶動下,正在迎來冰雪經濟發展的“黃金機遇期”。多個城市瞄準冰雪,以打造產業高地為目標,試圖將白雪變“白金”,讓冰天雪地變成“金山銀山”。
乘著北京冬奧會的東風,廣東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更是達到高潮。
狂熱之下,一“墩”難求。當我們復盤“冰墩墩”的走紅之路,會發現它的出圈既是意料之外,又是情理之中,不僅僅是可愛這么簡單。
奧運周邊產品被搶購一空
“冰墩墩”概念股領漲市場
不只因北京冬奧,滑雪運動和滑雪培訓早已火爆
冬奧會的火點燃了“三億人上冰雪”的熱。
“我的眼睛就是尺”,這句來自中國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隊前隊員王濛的個性解說詞,一經出口迅速躥火,成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賽事解說的金句之一。
2月10日,《中國經濟周刊》記者采訪了“雪飛天”“雪如意”的總設計師張利,揭秘這兩座跳臺從創意到建成的歷程。
家門口的冬奧會:從冬奧首金獲得者到冬奧工作者
采用“雙保險”,確保燃放“萬萬無一失”
比賽服研制的背后是強大的科技助力
北京冬奧會的精彩絕倫,不僅來自賽場上沖擊“更高、更快、更強——更團結”的運動健兒,更多默默付出的賽事保障人員、志愿者們也是不應被忽略的“幕后英雄”,他們的“冬奧故事”同樣精彩。
冬奧會:中國種業走向世界的窗口之一
2008年北京奧運會,志愿者們的微笑讓全世界記住了這張“北京最好的名片”。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順利舉辦,同樣離不開廣大志愿者的熱情參與和傾力奉獻。
北京冬奧會以創意、浪漫驚艷世界。在這背后,離不開成千上萬名工作人員、志愿者的默默付出。
小男孩名叫朱德恩,今年9歲。年紀雖小,但他的音樂卻讓無數觀眾濕了眼眶。
這是《冰雪之名》第一集開頭的場景。這部冬奧題材電視劇,開篇即流露出濃郁的東北地域風情,年代感也撲面而來。
外媒眼中的北京冬奧會